9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202召开暑期省培国培参训教师院内转训会,三位参训教师分别汇报了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全体教师齐聚高铁校区进行学习交流,共同探索教学与科研提质新路径会议由沈健主持。

张岩率先进行了研修汇报分享。她分享了“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实践研修见闻详细介绍了“一总三分”的国家版本馆藏体系,重点阐述了中央总馆文翰阁的“依山建馆、以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资源保藏特色。结合“真理之光”等主题展区资源,她提出将版本文物转化为教学具象素材的思路,演示了“结构化研讨”教学法的五步实操流程,为探索破解课堂讨论低效问题提供方案。

image 

朱丹阳聚焦思政课的建设与教学创新进行分享。她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程设置的七个方案演变脉络,解读了新时代思政课“强化领导、一体化建设、突出师资”等特点。针对教学实践,她推介了AI技术赋能教学的具体工具与方法,强调借鉴“问题链式教学”“生活化案例对比”等技巧,打造“有趣又有效”的课堂。

 image

胡萍从科研能力提升维度切入,提出“四位定位”科研准备法:结合学校高职定位找准研究方向,依托学科定位搭建方法论,紧扣区域特色明确研究重点,立足自我定位培育科研热情。她还分享了教师练好基本功的“熟悉理解表达”三阶法与项目申报核心要点,为教师科研突破提供方法指引。

 image

院长辛玉杰在总结中强调,转训是“一人参训、全员受益”的学习交流重要方式,要求将研修成果落地见效后续会陆续组织“结构化研讨”实操演练、AI赋能教学实训,以及启动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青教赛”初赛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把握机遇提升自己,赋能教学

image 

此次转训整合了版本文化资源、前沿教学方法与科研实战经验,形成培训成果,为思政教师教学注入新动能,助力打造高质量思政课堂,推动思政教育提质增效。转训会推动标准化教学范式与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促进师资队伍专业能力整体升。同时,搭建起教学经验交流平台,为学院打造特色教学品牌、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强化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教育主阵地的核心作用。

 

 

/夏乐文

摄影/王光辉

编辑/王光辉

初审/沈健

终审/辛玉杰